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
时隔 1 年,融创中国复牌,大跌超过 50%,市值已仅剩 111.2 亿港元。
复牌和境外债务重组,都只是融创中国重生的第一步。60 岁的孙宏斌,还远没有到卸下压力的时候。
复牌大跌 50%
过去的孙宏斌,是何等的意气风发。豪掷千金,接盘万达文旅项目,支援老乡贾跃亭……尽管外界对这些行为颇有不解,但面对投资者时,他都能一笑而过。
最近,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,他面容消瘦,那一头刚劲的黑发,已透出密密匝匝的雪白。今年,他正好步入花甲之年。
融创中国(01918.HK)一路狂飙,一夜之间陷入危机,成为出险房企之一。几乎所有的重担,都压在了孙宏斌这个老板的肩头。过去的两年,为公司找钱,与债权方谈判,是他最重要的工作。
好在,终于看到了一些好的迹象。
公司在 2022 年 12 月 8 日、2023 年 3 月 31 日,相继披露了 2021 年度业绩、2022 年中期和全年业绩,解决了财务报告披露的问题。不过,核数师在 2022 年度业绩报告中表明,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基准无法作出审计意见。
另外一个棘手的问题是,2022 年 9 月,自然人陈淮军,以融创中国未偿还其持有的优先票据(本金 2200 万美元 + 利息)为由,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。
融创中国在最新公告中表示,自收到呈请以来,公司一直通过法律措施,坚决反对清盘呈请。目前,公司已与境外债权人小组就建议境外债重组达成协议,重组正在实施。
各项合规性要求达成,停牌一年有余的融创中国,于 4 月 13 日上午 9 时,正式于联交所恢复买卖。
人如若在一间黑屋子里关得太久了,只要看到一道光,从门缝里面投射进来,就会拼了命地往外逃,哪怕头破血流、哪怕会褪去一层皮。这,就是融创中国投资者的真实处境。
昨日,公司开盘即大跌 57.860%,盘中虽有震荡,但难消资金出逃情绪,最终收于 2.040 港元 / 股,跌 55.46%,最新市值仅剩 111.2 亿港元。
债务重组尚需推进
人不能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。不幸的是,这个极低的概率,被孙宏斌遇到了。
1994 年,刚刚走出监狱大门,时年 31 岁的孙宏斌在天津创立顺驰,以中介业务入手,一年之后即挺进房地产开发市场。
顺驰犹如 ” 一匹来自北方的独狼 “,在全国的土拍市场疯狂拿地,在业界急具杀伤力。当时,很多比顺驰规模大、名气响的地产商,都在与顺驰的竞价中败下阵来。
当时,外界就存在这样的疑问,” 顺驰的钱,都是从哪儿来?” 而孙宏斌对面这样的质疑,他的回答是” 资金只是问题的表象、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…… “
2006 年,顺驰倒下,问题正出在资金链上。
十几年后,同样的一幕出现在融创中国身上,情景何等相似。
受宏观环境、行业调整、信贷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,2021 年下半年,融创中国的流动性开始出现问题。次年 5 月,危机的盖子被揭开,4 笔美元债优先票据利息于 4 月陆续到期,公司无法在宽限期内偿还利息。
这犹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诺骨牌,更大的债务问题,纷至沓来。
融创中国也在积极自救,2022 年底以来,公司通过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,盘活上海董家渡、武汉桃花源等核心项目;股权配售、大股东借款、资产出资等手段回血。不过,回笼的 300 亿元资金,仍无法解决根本问题。
截至 2022 年末,融创中国流动和非流动借贷分别为 2534.8 亿元和 449.4 亿元,而同期现金余额仅有 375.4 亿元(含受限现金)。公司到期未偿付借贷 808.9 亿元,导致 855.0 亿元借贷可能会被要求提前偿还。
3 月 28 日,传来了一个利好消息。融创中国称,就 90.48 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,已有持重组债务超过 30% 份额的债权人小组签署重组支持协议。不过,尚需达到 75% 支持份额,债务重组方案才能落地。公司为债权人提供了可转换债券、强制可转换债券、转换为部分融创服务股权、置换新票据等多种选项。
孙宏斌率先摆出了姿态,同意将提供给公司的 4.5 亿美元无息股东贷款,转换为融创中国的股权。
规模急速萎缩
3 月 29 日晚,孙宏斌通过电话出席 ” 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说明会 “,公司太需要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。
” 我代表公司就债务展期问题,向各位投资人表达诚挚的歉意,同时感谢大家给予我们的耐心理解和信任。” 在电话的另一端,孙宏斌的声音略显疲惫,以道歉开场。
他没有回避问题。承认公司出险有外部环境的影响,但核心还是公司自身。” 发展节奏控制得不好,降杠杆执行得不够坚决。追求规模的惯性,让公司在投资方面过于乐观和激进。”
不过,他仍对后续发展充满信心。表态将全力支持债务重组方案尽快落地,带领公司千方百计走出困境。
在地产的 ” 黄金时代 “,融创是一匹不折不扣的黑马。特别是 2010 年上市之后,就如坐上了火箭。
十年间,融创从一个区域房企,一跃成为排名 TOP4 的行业龙头。销售增长 77 倍,收入增长 35 倍,核心利润增长 17 倍,土储增长 33 倍,净资产增长 27 倍……
惯性使然,公司最终没有在 ” 快 ” 与 ” 稳 ” 之间做到平衡。
2021 年,融创中国以 5677.2 亿元操盘金额,仅次于碧桂园、万科,位居行业第三,达到自身巅峰。此时,内外危机已汹涌袭来。这一年,公司录得首亏,亏损额高达 382.6 亿元。
2022 年,公司操盘金额降至 1607.5 亿元,排名跌至第 11 位。
新近披露的 2022 年度业绩显示,融创中国收入为 967.5 亿元,同比下滑 51.2%;亏损额同比减少了百亿元,不过,仍高达 276.7 亿元。
今年前三个月,公司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 292.7 亿元,与上年同期相比,减少了 430 亿元。
免责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也不构成任何建议。其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来源于第三方或网络,对本站全部内容、文字、图片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仅作参考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有稿件内容、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