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短剧《墨韵新生》:在“短平快”中讲好文化故事
2025-03-21 【 字体:大 中 小 】
作者:刘桂芳
近期,一部由央视频推出的微短剧《墨韵新生》上线后引发关注。该剧以“微短剧+非遗”的形式展现传统文化,助推非遗传承。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通过微短剧爱上非遗,这种模式为非遗的传承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,助力传统文化以更现代的方式破圈传播。
今年年初,“微短剧里看非遗”创作计划在京启动。之后,从融入羌绣技艺的《云朵之恋》,到展现古籍修复技艺的《墨韵新生》,再到聚焦里商仁灯的《灯火阑珊处》,多部非遗内容的微短剧陆续推出,其中不乏引发关注和热议的作品。
轻喜剧风格的微短剧《墨韵新生》中,精妙的非遗技艺和精巧的叙事,赢得年轻观众点赞。该剧聚焦清代古画修复技艺,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的细节。
微短剧《瓷都往事》中,釉料配比口诀“三窑九会”成为播出时弹幕的高频词。这种将专业技艺熔铸于情感叙事的表达,正是微短剧激活非遗的密码。在非遗微短剧《锦心》上线播出后,苏州镇湖绣娘工作室的网络订单激增。这些微短剧+非遗模式带来的变化,让传统文化又一次“出圈”。
微短剧凭借短时长、强传播、高互动的特点,已成为文旅融合、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统计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.62亿人,网民使用率为59.7%。从传统技艺到民间艺术,从民俗风情到传统医药,每一项非遗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价值,其丰富的内涵为微短剧的创作提供素材。微短剧+非遗的创作模式,无疑是双赢的。非遗为微短剧在内容创作上带来正能量和更为丰富的选择;微短剧则助力更多非遗项目被人们看见,为非遗的传承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。
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,非遗微短剧的快速传播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现象,有创作者把侗族大歌改编成电子舞曲、把龙泉青瓷制作流程压缩成“三分钟速成教程”,如此娱乐和简化非遗技艺,令人痛心。
要在“短平快”中讲好文化故事,微短剧+非遗的创作需要精准选材、创新叙事、巧用视听。让非遗在有限的时长内,以最生动、最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,让更多人了解非遗、热爱非遗,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(刘桂芳)
(来源:中国青年网)
猜你喜欢

沉浸式戏剧《最美的茉莉花(暂名)》福州首演

春节档票房前四影片单片均过4亿 女性观众成观影主力

赵露思氛围感自拍 明艳动人魅力十足

《北上》翟子路:运河少年血液里流淌着不服输精神

“银幕意蕴”首次落地中国 推动中意电影发行合作

日本40岁已婚制作人与17岁女偶像发生关系被捕

《多想和你再见一面》跨时代浪漫爱情引共鸣

十年磨一剑,《大宅门》为何如此经典

台湾观众让甄嬛“一键回宫”

张翰疑与新女友深夜约会 两人戴口罩一同驾车回家

写戏即写人心,向内求才是无限


张丹峰称和太太感情非常好!希望能获重返舞台机会


在《民警故事》中读懂纪实风格和时代书写


卢靖姗与韩庚会分房睡!为老公放弃和朋友分享私事


吴京配音 纪录片《登月·进行时》开播 全方位揭秘嫦娥六号雨中“出征”


张柏芝穿黑色短裙现身活动 冷冽优雅成熟风韵满溢


热度破万!优酷《蛮好的人生》创网台双端收视纪录


鹿晗生日关晓彤缺席祝福 分手传言再添实锤?


光影闪耀来时路 风云激荡奋前行


陈都灵一袭绿色抹胸长裙 站在柳树下宛若自然精灵
